河陰之變的起因和影響
說到這個河陰之變,大家應該都知道,這個事變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大的一起屠殺官員事件。然而因為這個事件發生在洛陽的郊外河陰,所以才稱之為“河陰之變”。那么這個事變的起因是什么呢?最后結果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什么是河陰之變
河陰之變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場屠殺官員事件。河陰之變發生在公元528年,距孝文帝遷洛(494年)僅僅過去了三十多年,但由孝文帝漢化(教科書語言叫“民族融合”)引起朝廷內外一系列矛盾。拱衛舊都平城的六鎮軍戶在遷都之后待遇越來越差,不滿情緒積累,最終在523年爆發六鎮之亂,對北魏造成嚴重打擊;而在朝廷內部效仿南朝推行氏族制,重視門閥,使得南遷的宿衛軍人受到鮮卑貴族和漢族大地主的排擠,而河陰之變正是在六鎮之亂中崛起的軍閥爾朱榮和在洛陽的禁衛軍一同掀起的。
這年二月,太后胡氏與老情人鄭儼、徐紇一起毒死了對自己干政不滿的孝明帝,為爾朱榮進軍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加之北魏大批軍隊都在山東、河北、關中地區平叛,且在上年冬天西線主帥蕭寶夤突然叛變,使朝廷不得不分兵西討,造成洛陽守衛異??仗?,從河東進軍的爾朱榮也就非常順利。
接到爾朱榮起兵的消息,胡太后命另一位情人李神軌統率禁衛軍在黃河沿線設防,但禁衛軍無一抵抗,李神軌變成了光桿司令。四月十一日,爾朱榮和禁衛軍共同擁立新帝元子攸,也即孝莊帝。第二天,百官紛紛出城迎駕。第三天,爾朱榮派人將胡太后及所立幼主沉入黃河。
至此,一場未經大規模流血沖突的皇位更迭已經完成,可是禁軍將領費穆(武衛將軍)卻向爾朱榮提出了“大行誅罰”的建議。一般認為河陰之變由爾朱榮一手發動,但從最初的不戰而降,但費穆建議,再到禁軍最高指揮官元鷙(領軍將軍、畿部都督)與爾朱榮一起在高處觀看對朝臣的屠殺,禁軍高層應共同參與了這一事件。畢竟雙方討厭的對象一致,對爾朱榮來說,朝廷勛貴是自己樹立威信的阻礙;對禁衛軍來說,這些大臣們打壓自己已久,是該報復回來了。
于是爾朱榮召集百官至河陰,縱兵屠殺,丞相、高陽王元雍,大將軍、尚書令、東平王元略以下兩千多人遇害,接著爾朱榮又派人殺孝莊帝兄無上王元劭、弟始平王元子正。殺紅了眼的爾朱榮在手下高歡等人的慫恿下,甚至準備自立為帝,孝莊帝悲憤地讓人給爾朱榮傳話,“若天命有歸,將軍宜時正尊號;若推而不居,存魏社稷,亦當更擇親賢而輔之?!庇捎诓肯乱庖姴灰?,加上禁衛軍并未損失(洛陽城還在禁衛軍控制之中),爾朱榮自己不過三千多騎兵,謹慎考慮之后,還是低頭向孝莊帝認錯。
六鎮起義打擊的是北魏地方統治,而河陰之變嚴重損害了北魏的中央統治基礎,改變了北朝的歷史走向。
2、河陰之變的起因
公元499年,孝文帝因病去世,他的兒子宣武帝元恪繼承了他的王位。從此,北魏帝國開始衰落。幾年后,元恪也去世了,他6歲的兒子孝明繼承了他的王位。因為孝明皇帝太年輕,北魏落入了他母親胡太后的手中。根據北魏的習俗,皇太子的母親是要被處死的。但是胡太后很幸運,開創了一個沒有殺死王儲母親的先例。在姐夫元義和太監劉藤的幫助下,胡太后開始聽政。胡太后聰明足智多謀。她也非常喜歡閱讀和寫作。她在處理政治事務方面也很有天賦,但她是一個專橫和奢侈的人。
3、河陰之變的影響
要弄清河陰之變的影響就要看到河陰之變的前因后果。北魏王朝為防備北方的柔然從道武帝拓跋硅開始,經太武帝拓跋燾,孝文帝元宏經近百年的建設,形成了北方六鎮的防御體系,本來六鎮鎮軍多貴族子弟,地位較高,但孝文帝為推行漢化,從平城遷都洛陽,雖使北魏國力達到頂峰,卻降低了六鎮鎮軍的地位。
玄武帝元恪英年早逝后孝明帝幼年繼位,胡太后亂政,導致六鎮大起義!地方豪強一代梟雄爾朱榮快速崛起,朝廷無法制約!武泰元年,孝明帝元詡不滿胡太后專權,密詔晉陽軍閥爾朱榮進京勤王,因密詔事泄,胡太后鴆殺孝明帝,爾朱榮問訊,追查孝明帝死因,興兵攻入洛陽,擁立孝莊帝,然后殺死胡太后及胡太后立的幼帝元釗,并縱兵圍殺王公百官兩千多人,史稱河陰之變!
所以河陰之變第一個影響是北魏皇帝從此成為傀儡,不再享有實際權力,后世皇帝均為權臣所立,下場悲慘!
第二個影響,爾朱榮成為第一權臣,在鎮壓葛榮起義的過程中不斷壯大,并收羅高歡,宇文泰等英才入麾下。兩年后孝莊帝誘殺爾朱榮,其麾下勢力分為高歡和賀拔岳兩個集團。賀拔岳被侯莫陳悅謀殺后,宇文泰盡領其眾,逐漸形成了建立西魏,北周,隋朝,唐朝的關隴貴族集團!
可以說河陰之變的影響意義深遠,河陰之變后不到10年光景,盛極一時的北魏崩塌,爾朱榮身死,東西魏并立,時代從南北朝進入后三國時代,關隴貴族登上歷史舞臺!在大融合中步入了隋唐的封建大時代!